閩客族群年節送禮文化差異?
我要複製連結
我要收藏
2020.01.02
雖然部分舊有習俗逐漸式微,但「新年」迄今仍然是民間最盛大的節日。台灣是個移民社會,隨著不同族群的移入,必然帶著當地的傳統與風俗,也因此台灣融合了許多不同地方的年節傳統。這次就要來介紹漢人中的兩大族群:「閩南」與「客家」的年節文化差異。
傳統客家人在年節期間有著送「豬肉」的文化,一般家庭過年約用上三、四十斤豬肉,大戶人家則能殺上一頭大豬,用來饋贈親戚、朋友,每一戶親戚要饋贈 2~3 斤豬肉,尤其是岳父家饋贈的肉就更多,新結婚姻親饋贈的豬肉數目更為可觀,否則會被人恥笑為「孤寒鬼」。許多客家人年節送禮,習慣會帶上一份豬膽肝,也算是客家人的「肝膽相照」的表現。
而客家人與閩南人的年節送禮,也有相似之處,都很講究諧音,送柑桔、荔枝表示 大吉大利、送年糕、蛋糕或糕餅表示步步高升;送雞春(蛋品)象徵春春光光、送豆腐祝賀美滿富足。
除了年節,閩南、客家在一般送禮上還是有些大相逕庭之處,例如,在閩南文化中,傘一直被視為送禮的禁忌,因為閩南語的,「傘」與「散」諧音,有分離之意。但對客家人來說,傘卻是圓滿的象徵,尤其是油紙傘,在客家話中,「油紙」與「有子」諧音,也就是「有子嗣」的意思,象徵「多子多孫」、「人丁興旺」。